Published by ICSEB at 2025年9月28日
每年九月,我们都会特别投入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/Chiari畸形的宣传与认识推广。9月28日为国际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日,旨在提升社会对此疾病的认识,并为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支持与力量。
大家知道的,研究所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案,透过我们专有的微创手术技术,从病因着手,改善受影响的神经系统功能并结合术后康复与药物治疗,争取最佳疗效。
在罗佑医师的病因研究指出,先天过度紧张的终丝(Filum terminale),会对整个中枢神经系统(CNS)产生过度牵引,这是我们所谓的「终丝疾病」。此病最明显的结果且最易观察到的是小脑扁桃体下疝,这是小脑扁桃体下疝第一型的典型表现。
目前,终丝疾病经常与显性或隐性脊髓栓系混淆,脊髓栓系属于脊柱裂的范畴。在9月关注月之际,我们也希望澄清这方面的常见疑问。
一般而言,「脊柱裂」指的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,神经管闭合失败所引起的先天性缺陷。因此,终丝疾病在某种程度上可归类为此类缺陷的一种特殊表现。然而,终丝疾病的本质是一种脊髓与脊柱间的冲突,起因是胚胎期两者不同步的生长,发展超出了正常范围。
根据我们的研究与数据分析,这种不同步的生长与冲突,主要与外观正常但功能异常的终丝有关,进而引发多种病症,其中小脑扁桃体下疝第一型是最常见的结果。
小脑扁桃体下疝第I型和显性或隐性脊髓栓系不同的地方在于,脊髓栓系在核磁共振上可见终丝将脊髓固定于不同位置,而小脑扁桃体下疝第I型并无此类明显的脊髓锚定现象。然而,终丝疾病理论恰好能解释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现象,两者密切相关:前者为因,后者为果。
这一新视角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第I型的研究开启了新局面,也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,让治疗能直接针对病因,而非仅处理结果,且手术风险相对较低。
一旦病因去除,中枢神经系统将不再承受持续的牵扯,也就有机会自行修复并恢复部分受损功能,进而在多数患者中可见显著提升的生活品质。
今天,国际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日,我们邀请大家和我们一起分享研究所的研究发现,帮助提升社会大众对小脑扁桃体下疝第I型的认识!
更多资讯请参阅:罗佑医生出版文献:https://institutchiaribcn.com/cn/publications-dr-royo/
常见问答:https://institutchiaribcn.com/cn/faq-icseb/
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介绍:https://institutchiaribcn.com/cn/diseases-we-treat/arnold-chiari-i-syndrome/
巴塞罗那Chiari畸形&脊髓空洞症&脊柱侧弯研究所遵守欧盟数据保护法案第2016/679条(GDPR)
本网站内容原文为西班牙语,网站的翻译内容非官方翻译,不具法律效力。本网站翻译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网站内容。